发布时间:2023.01.28
发布者:拍摄人物纪录片
一个问题是,人是很难认识、理解和解释清楚的。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理解和表达一个人,这几乎是所有艺术至高的一个目标。
但相信大部分人很难也不会把人物影片上升到这个层面。但是无法避免的情况是:通常拍摄影片的人自身的阅历、经验、理解力有限,对一个对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外部社会、自然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准确的观察,导致我们对一个人的拍摄流于肤浅的表面,或是依附于某些俗套的解释和说法,失去了对一个对象人物可能具有的广阔的表现力的捕捉。有时候我们会看脸,或者看身份,这都还比较常见,对方仪表堂堂或者楚楚动人,或气质不俗或身份特殊,都是很常见成为拍摄题材。但我们看不透人,看不懂人,也不会与人相交,或者说无法交心,与之形成真正观察与理解的关系。又或者我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无以自处。
这些情形对于作者来说,都是天大的功课,要做半生还嫌不足。现在学生的时候拍作业,就更容易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往某些已知的“套路”上去生搬硬套,去靠拢一些已有片例的印象,或者贴上某种社会标签、文化符号,把拍摄对象简化为表达理念的一具简单肉体。(当然在自由创作中这并不是不可以)所以重要的是创作者的自觉 ,是人对人的自觉,进而成为一种电影方法,去创造并经验,是更有意义的。所以简单来说,拍作业的时候,别往人物身上随意地套概念,(而且很多学校时候学到的概念套上去也很蹩脚),尽量去和这个人物相交,试图去理解,同时也观察自己,去思考具体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诸种微妙的地方,对你在人物片上的训练会有很多益处的。
第二个问题是,人物片的拍摄者很容易使用一种对这个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的影像描述,作为挡箭牌,去代替自己回答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或者说到底要表达什么这个问题。更有甚者,一些独立影像连这个动机的成立性都是反对的。但那是观念艺术,不是影像实践的范围。所以拍一部影片,终归还是要回答自己:我为什么要拍这个人?为什么拍了这些内容,剪辑成为这部影片?我为什么拍了这些而不拍他生活里的其他所有内容?
服务热线